和平宫:PCA的总部及其主要庭审设施

和平宫建于1907年至1913年间,作为常设仲裁法院(PCA)的总部,现已成为海牙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历史

和平宫建于1907年至1913年间,作为常设仲裁法院(PCA)的总部,现已成为海牙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内部装饰体现了常设仲裁法院推动国际争端和平解决的使命,同时也反映了创始国的慷慨精神和多元文化遗产。这些国家为和平宫的建设捐赠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材料和艺术品。

了解更多 ›
艺术品与赠礼

和平宫的内部陈设如同一幅艺术珍宝荟萃的拼图,展现了常设仲裁法院创始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日本赠送的精美的丝绸壁毯,常设仲裁法院行政理事会会议厅的墙面因此生辉——这份绚丽的织锦倾注了四万八千名技艺精湛的工匠五年的心血。整块地板由来自土耳其的一块赫里克(Hereke)地毯铺就而成,华美的图案体现了土耳其悠久的纺织艺术传统。丹麦赠送了一座陶瓷喷泉,中国赠予了珍贵的清朝景泰蓝瓷瓶,而彩色玻璃花窗则是多国共同赠送的礼物,每一扇窗都绘有以正义与和平为主题的画面。

了解更多 ›
建材

在1907年的第二次和平会议上,法国代表德斯图内勒·德康斯坦男爵(Baron d’Estournelles de Constant)提议,所有参会国都应捐助和平宫的建设。

这座由花岗岩、砂岩和红砖建成的建筑融合了不同建筑风格元素,象征着创建常设仲裁法院的各国多元文化的融汇。世界各国纷纷捐赠原材料和艺术品,以各自的文化遗产为这座宫殿增添独特风采。

了解更多 ›
半身像雕塑

和平宫长廊有多件艺术作品点缀,凸显了和平宫作为常设仲裁法院总部的地位,其中包括为常设仲裁法院的建立及其所秉持的和平与正义理念的推进而作出贡献的著名人物的半身像。

半身像所纪念的重要人物,如托比亚斯·阿赛尔(Tobias Asser)、路易·雷诺(Louis Renault)和鲁伊·巴博萨(Rui Barbosa de Oliveira),在奠定常设仲裁法院根基及促进国际和平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为开拓仲裁机制、倡导人权和推动和平外交而作出的努力,与常设仲裁法院的宗旨一脉相承,与其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重要角色相呼应。

了解更多 ›
常设仲裁法院缔约方座椅

常设仲裁法院行政理事会会议厅最具标志性的陈设之一,是为常设仲裁法院缔约方代表特别设计的座椅。

常设仲裁法院行政理事会会议厅中对其缔约方的这一象征性呈现,充分体现了常设仲裁法院作为国家间仲裁和争端解决的国际平台的角色。它代表每个缔约方都有一席之地——字面意义如此,象征意义亦然。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