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

和平宫建于1907年至1913年间,作为常设仲裁法院(PCA)的总部,现已成为海牙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内部装饰体现了法庭促进国际争端和平解决的使命,同时也反映了常设仲裁法院创始国的慷慨精神和多样化的文化遗产,这些国家为建设和平宫捐赠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材料和艺术品。

大理石

意大利作为常设仲裁法院的创始国之一,为法院总部的建设贡献了超过140种大理石。这些大理石被用于和平宫的几乎每个房间,仅在地板上就使用了超过1760平方米的大理石。

入口大厅的圆柱和壁柱由帕奥纳佐大理石(Paonazzo)和白色大理石(Blanc Clair)雕刻而成。所有八根圆柱的底座,以及背后的壁柱和端墙的底座,均为意大利雕刻的成品。

入口大门

比利时赠送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青铜入口大门,由雷内·托切布斯·福雷尼尔(René Tochebus Forreniers)和莱昂·布雷(Léon Bray)设计。这些门饰有精致的设计,象征着正义与和平。

外国木材

巴西、海地和萨尔瓦多等多个国家捐赠了大量珍贵木材,用于和平宫内部的镶板和陈设。

这些木材以原木的形式运往鹿特丹,然后再运往莱岑丹(Leidschendam),由当地锯木厂将木材锯成所需尺寸。

巴西:紫檀木和巴西红杉:

巴西为建造常设仲裁法院总部而捐赠的紫檀木(Jacaranda)和红杉木材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因为巴西红杉是巴西的国树,巴西这个国家正是由此得名。巴西红杉的葡萄牙语 Pau-Brasil 得名于其木材树脂的红色。“Brasil”一词源自“brasa”(火炭),指树干的红色,与火焰的颜色相呼应。

巴西红木主要用于制成常设仲裁法院行政理事会会议厅的天花板,时刻展现着巴西对于法院活动的支持。

海地:桃花心木,用于常设仲裁法院行政理事会主席、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办公室的陈设。

海地桃花心木因其质量和在海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备受珍视。它典雅美观,并能用于多项用途,因此备受欢迎,常被海地艺术家用于制作以本土文化为主题、体现传统工匠技艺的精美艺术品。

这种热带硬木经久耐用,纹理细腻,因而广受青睐,常用于制作家具和雕塑——在和平宫也是如此,许多书桌和椅子正是用其制成。

萨尔瓦多:塔楼房间使用的精木

萨尔瓦多同样捐赠了大量优质的热带木材,比如桃花心木,用于建设PCA总部。PCA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及其相邻房间的内饰均是用其建成。

大门

和平宫入口处的装饰性大门由德国捐赠,它由铸铁制成,配有青铜徽章和砂岩柱。

这扇精雕细琢的大门由柏林新艺术运动建筑家布鲁诺·穆赫林(Bruno Möhring,1863-1929)设计,由Schulz & Holdefleiss公司制造,该公司曾为许多知名建筑提供铁艺装饰。大门旁的六根柱子及墙体由来自德国奥伯恩基兴(Oberkirchner)的砂岩建成,上雕王冠,大门底座则由巴伐利亚花岗岩制成。柱子上的青铜浮雕由雕塑家威廉·维德曼(Wilhelm Widemann,1856-1915)创作。

花岗岩

挪威和瑞典捐赠了大量安德维克(Andvik)花岗岩,用于建设和平宫的外墙和车道。

楼梯 

位居正中的白色大理石楼梯由海牙市赠送。

它以著名的巴黎歌剧院楼梯为模型建造,其扶手和台阶是由特殊的阿拉贝斯卡托(Arabescato)大理石制成。

代尔夫特瓷砖

“俄罗斯花瓶厅”的墙面装饰有不同色调的蓝色和松石绿的精致陶瓷瓷砖,这些瓷砖由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厂制作,采用了其有代表性的“新代尔夫特”(Nieuw Delfts)风格,融合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和中东元素。

“新代尔夫特风格”深受中东陶器,尤其是土耳其伊兹尼克陶器(Iznik)的影响(伊兹尼克陶器则继承了中国瓷器的风格),最初由莱昂·森夫(Leon Senf)在和平宫建造前几年引入。“俄罗斯花瓶厅”的瓷砖设计结合了传统奥斯曼阿拉伯图案、中国元素,以及孔雀和自然元素等新艺术运动图案。

塔楼时钟及其钟面

瑞士捐赠了和平宫的塔楼时钟及其钟盘,代表常设仲裁法院致力于及时实现公平正义以维护和平。塔钟上铭刻着“愿我的钟声传递和平之音”(“Möchte ich mit meiner Geläut den aufrichtigen Frieden verkünden”)。

1912年10月18日,来自塔楼时钟制造厂瑞士伯尔尼A.C. Hasler工厂的钟匠开始校准时钟。钟盘直径为3.75米,长指针长度达2.25米。时钟机芯可持续运行八天,每整点及半点报时。